临泽县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张掖市检察机关服务保障“一屏三地”建设若干措施》,以法律监督和司法办案为重点,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努力让发展“活水”更活,让营商“沃土”更沃。
一、严惩治,筑牢护企法治屏障
一是强化打击,有力震慑。坚持主动创安主动创稳,依法从重打击非法经营、合同诈骗、销售假冒伪劣、妨害药品管理等破坏市场公平竞争和经营秩序的犯罪活动26人,筑牢企业生产经营安全防线。净化政商生态。严厉打击商业贿赂、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涉企职务犯罪2案2人,助力企业公平参与竞争。二是多方联动,筑牢防线。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加强刑事诉讼全流程监督,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办理监督撤案1件,依法惩治侵犯公司、企业知识产权犯罪1案5人。做优民事行政执行监督,针对涉企民事执行不规范、行政争议化解难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1件,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切实以“全流程监督”提升司法公信力。三是综合履职,协同监督。持续深化专业化办案团队建设,选任刑事、民事、公益诉讼等条线资深检察官、业务骨干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积极落实“一案四查”机制,同步审查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监督线索,有力保护种业知识产权,维护种业市场秩序。

二、强保护,倾心守护农业“芯片”
一是加强沟通,建立机制。出台《临泽县人民检察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十二项措施》,依托“府检联动”工作机制,主动对接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制种企业、县工商联召开玉米种业保护工作座谈会,重点围绕销售假冒伪劣种子、无证生产经营、新品种套牌侵权、非法生产转基因生物品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签订《关于加强玉米种业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检察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协作办案机制,创建“检察监督+行政执法”协作模式,推动玉米种业保护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源头防范、联合治理。二是加强配合,凝聚合力。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专业优势,创新多元化搜集破坏制种行业违法犯罪线索渠道,提升发现违法犯罪案件线索能力。深入田间地头,重点督查无资质企业或个人挂靠生产、无证或租借许可证生产经营、非法种植转基因种子、农业面源污染等情况,对发现的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问题,制发检察建议5件,督促相关行政机关持续实施耕地质量提升,推动种业生态环境保护良性发展。三是加强衔接,协同作战。坚持“如我在诉”,以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为窗口,开辟“涉企来访绿色通道”,依法处理企业涉法涉诉问题,对涉企案件快速流转、优先办理、重点监督。畅通涉种案件诉求表达渠道,积极构建种业纠纷民事诉讼多元化监督格局。聚焦种业保护行政争议,充分运用监督纠正、公开听证、释法说理等方式化解行政争议。聚焦涉种公益保护问题,运用磋商、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行业及属地履行监管责任,促进种业产业有序发展。

三、聚合力,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一是走访调研,摸清现状。印发《“检护农芯”大调研大走访活动的通知》,加强与县工商联、商会的常态化协作配合,开展“检联商会”走访活动,走访商会及企业31家,对县域内种子产业发展和制种基地面积落实情况进行全面调研,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法律服务。积极协调解决商会和会员企业反映的涉法涉诉问题线索,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帮助企业排查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漏洞,助力完善规范管理体系。二是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建立“一案双查”机制,对涉企案件实行三必查,即必查案件成因、必查管理漏洞、必查制度缺陷,注重从个案中发现深层次、苗头性问题,深入剖析案件背后折射出的企业内部管理漏洞与潜在法律风险,精准开具“检察处方”,制发《检察建议书》3件,帮助企业堵塞管理漏洞,多维度助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跟踪问效,闭环管理。建立动态跟踪与反馈机制,实行“建议-反馈-提升”闭环管理,严格审核企业整改回复,适时开展回访评估,确保检察建议落地有声,不断增强企业法治意识与风险抵御能力,推动检察履职从“惩治已然”到“防患未然”、从“司法办案”到“社会治理”的延伸,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